特崗教師考試模擬試題實戰演練
來源:中公特崗教師考試網 發布時間:2023-02-07 15:25:34
教師招聘信息匯總 | ||
---|---|---|
教師招聘公告信息匯總 | 教綜明師全程班 | 學科明師全程班 |
教基必刷6000題 | 教招幼兒全程班 | 內部資料免費領 |
一、判斷題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學校應當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學之中,開展與學生年齡相適應的社會實踐活動。( )
1.【答案】×。解析:本題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的內容?!吨腥A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五章第三十六條規定:學校應當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學之中,開展與學生年齡相適應的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體系,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所以,題干中描述的內容出處錯誤。故本題說法錯誤。
2.教師板書時,用彩筆將重點內容標識以引起學生關注,這是利用知覺的整體性。( )
2.【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知覺的基本特性。知覺的選擇性是人在知覺過程中把知覺對象從背景中區分出來優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覺到的客體叫對象,未被清楚地知覺到的客體叫背景。知覺的對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屬性組成的,但我們總是把客觀事物作為整體來感知,即把客觀事物的個別特性綜合為整體來反映,這就是知覺的整體性。題干中老師用彩筆將重點內容標識出來,能讓重要的內容被學生清楚的感知到,利用的是知覺的選擇性。故本題說法錯誤。
二、單選題
1.總結并提出“班級授課制”教學組織形式的教育思想家是( )。
A.盧梭 B.赫爾巴特 C.夸美紐斯 D.柏拉圖
1.【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學創立階段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涿兰~斯被譽為教育學之父,(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2)規定了百科全書式的課程;(3)提出并論證了直觀性、系統性、量力性、鞏固性和自覺性等一系列教學方法;(4)系統論述班級授課制方法和實施內容。綜上所述,選項A、B、D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C。
2.馬克思主義認為,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根本途徑是( )。
A.教勞結合 B.課堂教學 C.課外活動 D.班級活動
2.【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是我國確立教育目的的理論依據。選項A,教勞結合出自于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方法。綜上所述,選項B、C、D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A。
3.“讓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開口說話”運用的德育方法是( )。
A.陶冶教育法 B.榜樣示范法 C.實際鍛煉法 D.品德評價法
3.【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為達到德育目的在德育過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傳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養方式。題干中“讓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開口說話”體現的是環境陶冶。故本題選A。
三、簡答題
簡述一節好課的評價標準。
【參考答案】
一節好課的評價標準包括:
(1)目的明確:一是目標制定得當,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二是課堂上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應該圍繞教學目的來進行。
(2)內容正確:保證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
(3)方法得當:指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擇較佳的方法進行教學,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
(4)結構合理:要有嚴密的計劃性和組織性。是指課的進程次序分明、有條不紊,課的進行緊湊,不同任務變換時過渡自然,課堂秩序良好。
(5)語言藝術:講普通話,要清楚、注意抑揚頓挫等。
(6)氣氛熱烈:指課應該自始至終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注意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動腦、動手、動口,課堂內充滿民主的氣氛,形成生動活潑的教學局面。
(7)板書有序:形式上字跡規范、清楚、位置適宜;內容上重點突出,條理清晰。
(8)態度從容:充滿自信,適當應用肢體語言。
四、論述題
論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參考答案】
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具體有以下幾點:
(1)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核心目標)
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新課程的教學目標為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2)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并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并作為必修課)
(3)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系
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4)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
(5)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
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6)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
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五、案例分析題
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小明是一個調皮大王,經常把小動物帶到教室里捉弄同學,他不是把毛毛蟲放進同學的衣帽里,就是把小蜘蛛放到同學的文具盒里,師生都對他很無奈。新學期班級來了一位王老師,老師了解情況后找到了小明,對他說:“老師聽說你對小動物很有研究啊,現在班級準備成立一個小動物保護小組,請你當組長,你愿意嗎。”小明聽了非常高興,當場表示一定會把這項工作做好。一個月后,在王老師的幫助下,小明領導的動物保護小組開展了動物保護知識宣傳講座等活動,贏得了師生的一致好評,小明對其他學科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改掉了捉弄同學的壞習慣,成為班里的“動物保護專家”。
(1)案例中王老師遵循了哪條德育原則。
(2)王老師的做法對你的教育教學有哪些啟示,請簡要分析。
(1)【參考答案】
案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充分體現了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德育原則。
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德育原則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實現品德發展內部矛盾的轉化。材料中的王老師面對小明經常把小動物帶到教室里的行為,沒有嚴厲指責,而是針對小明喜歡小動物的優點,成立了動物保護小組,請小明擔任小組長,發揚了他的長處,從而使小明自覺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改掉了原來的壞習慣,充分體現了該老師在德育過程中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德育原則。
(2)【參考答案】
王老師的做法充分遵循了新課改下的德育原則,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首先,在教學中,老師首先應做到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全面分析,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優點和不足;其次,教育者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將學生思想中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再次,教育者要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能力,啟發他們自覺思考,克服缺點,發揚優點。
(責任編輯:李明)